丹法常用名词术语

2024-11-02 48 0

明堂  
明堂者,即两眉之间,俗曰山根,乃下手收念之处。此窍乃后三关之门户。坐时二目先守此窍少时,念止,即可由门户而入,轻轻下沉海底。《阴符经》曰:“机在目”。
知目乃心之先锋,目至而心随焉。一部玄功,只在慧照,二目既至,神亦随之,片时不起妄念,自然心定息调。故曰:“大道在眼前,盲者总不知”。
然亦有以此“在眼前”三字而妄为解说,逐指明堂为玄关。殊不知明堂乃道之门户,金丹服食必由此处。既为门户,则不能指为玄关明矣。  

黄庭  
黄庭一穴,在心肾中间。不必定按八寸四分言;言八寸四分者,乃暗合天地相距之数耳。认定脐上、心下正中间即是。所以名黄庭者,以中官色黄故也。  
土釜  
何谓土釜?以坎纳戊,谓之阳土,坎象中陷如釜,故曰土釜。  
玄关(玄窍)  
老子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以无生有,以静生动,非玄之又玄乎!此窍一开,百脉流通,非众妙之门乎!此窍道曰“玄牝”,孔曰:“密户”,释曰“玄关”。识破此门,便是真玄。否则,胡乱摸索,虽坐破蒲团,亦难与道合真。
无知庸流,或指眉间为玄关,或指心窍为黄房,不知玄关与黄房正是一物耳。尚有以脐下一寸三分为玄关者,指鹿为马,更无是处。玄关乃虚无一窍,用之则有,舍之则藏。
《头陀碑》云:“玄关幽键,感而遂通”。盖未用功之先,无形象可求,难觅此窍。必凝神于下田,使性光目光常常观照;观至无人无我之境,祖气受神光煦照;蠕蠕欲动,融融自旋,即玄关露象时也。少时风生耳际,阳气大动,丹田温暖,众妙已开。
此初步功夫,孔曰“退藏于密”,释曰“北斗里藏身”,道曰:“真人潜深渊”,皆凝神气穴一事耳。 《悟真》云:“若教谷神常不死,须凭玄牝立根基”,正指此也。
老子曰:“知白守黑”,此即求之之法也。夫黑乃壬水之色,属阴,故曰坎水。坎中一点真金纯白,乃西方之本色也。知白守黑,即守其坎水,而待其真金发动。
但此真金非坐到虚至极、静至笃则不生,又必借目光煦照始露形色。能得着真动,动处即是玄关。 
道之妙在窍,窍之要在道。不知“道”,不足以识窍;不识窍,不足以明道。故千经万典,无不注重玄关。
而庸人不知道之玄,妄拟道之妙,不第无益于身,而且有碍性命,求长生而反速死,何异饮鸩酒而止渴也。
自古英雄豪杰,居尘不为尘扰,处俗不为俗累,和其光,同其尘,挫其锐,解其纷,无欲观妙,不以妙为妙,有欲观窍,不以窍为窍。
不必问其窍与妙,识得动静,即识得窍妙也。
不必执于动与静,能识得窍妙,即识得动静也。
动出于静,不静则不动;窍生于妙,无妙则无窍。“识得其中颠倒诀,冷冷妙性明如月,杏冥恍惚觅真种,遍地黄芽飞白雪”。仔细参详,无穷妙道尽寓其中。  
天心  
何谓天心?即天地之正中也。太上曰:“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即守此也。
太上又谓:“天地之根,玄牝之门”,即此处也。如悟空,人皆以为心,然非血肉之心,乃天心也。
否则,认肉血之心为道,岂有不愤事者。如水帘洞外面,以水作帘,即坎水也。中有洞天福地,现成家当,即玄窍也。悟空树旗称王,居然主人翁矣。悟空得水帘洞后先盗武库之金,所以固后天也。人欲得其玄窍,亦必如悟空,溯流以寻其源,方有着落。  
六尘  
色香声味触法,谓之六尘。六尘不尽,则妙性难见;妙性难见,则慧命易失。  
橐龠  
橐龠者,呼吸也。即如吹火之风箱,一来一往,使火愈炽。此指内呼吸而言,非口鼻呼吸也。坐至神凝息定,口鼻之气自断,而内呼吸生焉。外呼吸离炉尚远,岂能有益于道。内呼吸一升一降,如风箱之往来,故名橐龠。  
活子时  
静之极,即动之渐也。唯此一动,万古密而不传,道家以之为活子时,即入手采药之始也。
邵子曰:“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分明说破玄机。夫一阳初动,即冬至之子半也。,在人身即阳气初动,如复卦一阳生于五阴之下,阴极阳复。如能此时凝神,合其动机,即是阴阳交媾也。  
筑基  
古仙对于筑基一事非常谨慎。遇机一动,当即起坐,不然当面错过矣。总要随机而应,常自静观,能三月不问人事,筑基成矣。基成阳缩,此亦必然之势。
若阳稍有不缩,精未尽化成气,仍需炼之。必俟阳缩尽,基始完全成立。此即六通之一,所谓漏尽通是也。得此一通,即入人仙之境。  
胎息  
小儿在母腹中并非以口鼻呼吸。惟脐间一带与母息相通,母呼亦呼,母吸亦吸。
学道者若能凝神合气,口鼻之息亦自返回气根,不从口鼻呼吸矣。故丹经谓“真人之息以踵”。
夫踵者,深之意也,神气相合,自伏于气根,若无息者然,所以谓之胎息,又谓之真人呼吸。
世人不明息之真机,或以数息为调息,或以闭息为伏息,亦且不知气乃自伏,息乃自定,勉强为之,皆失自然之妙,是以终无成就也。  
火与药  
火即是神,真意凝聚而团结不散之谓也。药即一点生机积累成团,与真意合而为一,谨固牢藏,使不外泄之谓也。
风即息是也。以神合气,以息合神,即是以火炼药也。此道家所谓武火者也。
文火乃气不动时寂然朗照之谓也。药生有时,生时谓之药,药中有火也;炼丹有候,炼时谓之火,火中有药也。言药可,言火亦可。能知药火不分,即是知“道”也。  
小药与大药  
夫小药之为外药者,以其生于外故也;大药之为内药者,以其采于内故也。但外药生而后采,内药采而后生。
何为采而后生?盖以筑基已成,精尽化气,伏于气穴,蟠结不动,非有采之之法不足以使大药出炉,过关服食,点化阴质,归于黄庭,以成十月胎基。  
文火与武火  
何为文火?若守若存,勿忘勿助。何为武火?绵绵不断,息息归根。《道德经》云:“常无,欲以观其妙”,此文火也;“常有,欲以观其窍”,此武火也。
非文火熏煦,则药不生;非武火锻炼,则精不化。文武应时而用,真造化自见。当文,武不得;当武,文不得。毫厘差错不成丹,信不诬也。  
封炉  
封炉者,采药归炉,即归土釜后,恐其走失,以意而守,不守而守;以目而照,不照而照,先存后忘,合乎自然。以文火沐浴,慢慢养之,此即封炉之要诀也。 
进阳火与退阴符  
二六时中凝神气穴,时刻不离,文守武炼,合乎自然;凝聚既久,神气充足,真种发现,药产神知,再运周天,绝非勉强可为。经云:“气满则任督自开”。
功夫到此,阳气自然上升。由是而升,即为进阳火;升至绝顶,转而下降,即为退阴符,降至本穴,即为归根,又名送入土釜。由是药生则采,入炉则炼,归根则封,以至生无可生,采无可采,外阴自缩,又应停运以止火。  
日月合璧  
月受日光,三日始现蛾眉于庚,此时药苗尚嫩,不可以用。至月之初八日,阳光已半,在人身正当沐浴。至十五,月光已满,正采药之时也。
古仙以坎中之阳为月,离中之阴为日,欲使月吐蟾光,先须日映月窟。盖日不映照,则月不生光。故炼士欲使药生,唯于二六时中将我一点灵光、正念收敛于气穴之中,正如日月合壁,久而生光也。从此微阳累积,渐至满足,真种始生。但此间尚有微奥,非实践之,不足以悟也。  
降龙伏虎  
降龙伏虎,原非难事,但将一点正念收藏气穴,龙虎相抱而不离,久而虎自兴波而生,即《指玄篇》所谓“青龙驾火游莲室,白虎兴波出洞房”之义。
能捉得此虎,牵上昆仑,下降重楼,复归本穴,即是降龙伏虎。此法先守明堂少时,明堂发暖,似有蠕动,即从门户而入,将此正念收归土釜,静六根,却万尘,若存若亡,不粘不脱,返照此穴。如此温煦,不一时气调息定,即是无极时代矣。
此时则为亥末,在日则为三十,在年则为十月,在卦则为重坤。造至虚极静笃,忽然一动,即是真机。得此真机,即可运转河车。但能于二六时中行坐不离这个,气动则用真息摄归本炉,用武火锻炼。一动一炼,气满真种自见。  
攒簇五行  
神者,火也,火生于木。气者,水也,水生于金。意者,土也,神为之体,意为之用。其实,神与意,一也。三家相见,即是五行攒簇。五行既合而为一,真息也相依而不离,此即伏气之真功。  
五龙捧圣  
五即土数,龙即真意,圣即大药也。盖言以真意而采取,捧过三关九窍,至乾顶,而后降入中田。从此守中下二田为一,存养十月,身外始有身矣。  
芦芽穿膝  
芦芽即喻大药,穿膝即穿过三关之意,总是说明过关服食之正功。  
折芦过江  
芦即大药,江喻三关,过江即采药过关之意。采药用真意,过关亦用真意,芦上达摩即真意也。但踏芦过江而不沉溺者,亦正不粘不脱之妙用也。
粘则沉,脱则离;折芦过江,既无舱舵,又鲜橹桨,一芦浮水,能不任其行动自由乎!故芦行吾行,芦住吾住。
抑其行也,不能自行,必待水势流动而后顺之行;亦不能自住,必得水势平静而后随之住。亦如大药不能自行,必待真意宰之,呼吸吹之,大药始过得三关。

相关文章

供灯在道教有什么意义?
供灯种类及功用
供灯的十大功德
补财库的十大好处
如何请道长做法事?
详解补财库,补财库的意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