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静心诀】 冰寒千古,万物尤静;心宜气静,望我独神; 心神合一,气宜相随;相间若余,万变不惊; 无痴无嗔,无欲无求;无舍无弃,无为无我。 【道家.清心诀】 清心如水,清水即心…
太上忘情诀-修真法诀:太乙三清凡夫始,灵台通明身自轻。抛却凡界三千劫,飞身跃步入虚清。意守丹田凝神思,凡尘往事眼中现。玄关聚灵化为气,气游经络通元神。平心静气抚杂念,抱元守一去心魔…
高上玉皇胎息经 玉皇天尊曰:胎从伏气中结,气从有胎中息。气入身来谓之生,神去离形谓之死。神气可以长生,故守虚无以养神气。神行即气行,神住即气住。若欲长生,神气相注。心不动念,无来无…
《大宗师》以“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为枢机,以“道”为终极宗师,阐发“真人”体道的三重境界:其一破生死执念(“不知悦生,不知恶死”),其二解形骸束缚(“离形去知”),其三达天人合…
法事 普献无边圣,香烟散大罗。诸天无量圣,日月斗星辰。 玄师经籙祖,天府众高真。愿垂大慈力,超度此亡灵。 和:不可思议功德 普献无边圣,香烟透冥关。酆都岱岳府,考校罪魂司。 幽牢…
太上洞渊说请雨龙王经,撰人不详。盖为唐代道士所作。《道藏缺经目录》著录《太上洞渊龙王神咒妙经》一卷,即此书。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本文类。此经抄自《太上洞渊神咒经》卷十三〈龙王…
尔时,元始天尊与诸天圣众、天仙地仙、三界官属、五岳地司、五帝水府、北都罗酆、善恶二童子,游东方玉宝楼阁世界,空青树下碧莲花上。说十种因缘,一千业报,令诸法会生解脱心。尔时,天尊现大…
讲述了元始天尊在大罗天上、玉京山中为诸天仙圣众讲说得道真经。 《元始天尊说生天得道真经》 【原文】 尔时⑴,元始天尊在大罗天上、玉京山中,为诸天仙众,说此生天得道真经⑵。告诸仙曰,…
《洞玄灵宝定观经》,经文约出于南北朝末或隋唐之际,记述了道教静心定观的修行方法,而后列出修道过程中的不同阶次征候,对修行实践有较强指导意义。 《灵宝定观经》 【原文】 天尊告左玄真…
《庄子》 内篇·齐物论 《齐物论》以“道通为一”为核心,主张万物本质平等,差异源于人为的“成心”(主观成见)与语言局限。庄子通过“天籁”隐喻道的自然性(万物自…
《化书》是唐末五代时期谭峭的惊世之作,被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全书分道、术、德、仁、食、俭六化(卷),一百一十篇。它不仅是一部哲学巨著,更是道教思想的集大成者。 书中认为天地人物…
《阴符经》是中国古代道家经典之一,相传为黄帝所著,内容深奥,蕴含丰富的哲学思想。其核心思想围绕“天人合一”与“盗机逆天”展开,强调人与自然的互动与平衡。这部经典不仅是道家修炼的重要…
《丹阳真人语录》灵隐子王颐中集经名:丹阳真人语录。金马钰述、王颐中集。一卷。出处:《正统道藏》太玄部。 大定癸卯三月间,始拜师於牟平范明叔庵之南。师曰:汝从何而来,仆对曰:来自东武…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又名《清静经》或《常清静经》,由西王母传金阙帝君,金阙帝君传东华帝君,东华帝君传葛仙翁,葛仙翁笔录而传世。此经虽篇幅不长,但教人静心清神、遣欲入静、得性悟道,是…
现代社会,关于如何做人、如何处事才能走向成功人生的方法论实在太多,甚至有人专门花大价钱去学习。 其实,古老的智慧典籍《易经》早就把我们人生方方面面的道理都讲清楚了,真的可以“一通百…
黄帝授三子玄女经,《隋书‧经籍志》著录“玄女式经要法一卷”;萧吉《五行大义》引“玄女拭经”,疑即此书。今《正统道藏》本一卷,收入洞真部众术类。此书内容词语,与《黄帝龙首经》相似,亦…
《太平经》是东汉时期的一部重要道教经典,被誉为“道教三大经典”之一。其内容涵盖哲学、伦理、政治、养生等多个领域,强调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这部经典不仅是道教信徒的修行指南,也为…
太上洞渊北帝天蓬护命消灾神咒妙经 元始天尊在香林园内,与诸天童子说法演戒。既毕,时于座中有一童子,名曰广善。越班而出,前进作礼,上白天尊:今日侍座,得闻明真科律二十四条,善恶因绿受…
《太上老君说了心经》 【原文】 若夫修道,先观其心。心为神主,动静从心;心动无静,不动了真。 【译文】 若要修道,首先要关照自己的念头。念头是原神的主人,一切动静行为都源自于念头;…
元始说度酆都经,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经文乃七元真人所说,又名《七元真经》。内言超度酆都罪鬼死魂,救济众生之法。其法当于天有灾疫刀兵之时,建七元道场,拜奏表章,佩符诵咒,招神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