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论上,符以炁为本。方天地未辟,宇宙中已有道炁,结成符字。这便是最早的符书了。人之所以能照绘灵符,则是因有内炁布于符上。
《道教义枢》中有一段话:
“神符者,明一切万有莫不以精炁为用,故二仪三景,皆以精炁行乎其中。万物既有,亦以精炁行乎其中也,是则五行六物莫不有精炁也。以道之炁布之简墨,会物之精炁,以却邪伪辅助真教,召会群灵,制御生死,保持劫运,安镇五方。”
所以在符法行持的每一个环节,都须有内炁的运行。尤其在书符中,不能布气于上,则符不灵。这是道教各派共同主张的基本原则。清微道法后起,能继承诸家之说,他们的符法理论就很典型:
符者,天地之真信。人皆假之以朱墨纸笔,吾独谓新一,一点灵光通天彻地,精神所寓,何者非符?可虚空,可新水火,可瓦碟,可土石,可草木,可饮食,可有、可无、可通、可变,是谓道法。
《素问》云:
清虚恬淡,真炁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人之有疾,或寒成热,或重或轻,皆戾于摄调,欲不节,故六之邪得以乘之。治病以符,符朱耳,岂能自灵?或所以灵者,我之真也。故曰:符无正形,以炁为灵。知此说者,则物物可以寓炁,泥丸莎草亦可以济人。
符者,阴阳契合之具也。惟天下之至诚者能用之。关诚苟不至,自然不灵。故曰:以我之精,合天地万物之精;以我之神,合天地万物之精。精精相搏,神神相依。
所以假尺寸之纸,以号召鬼神,而鬼神不得不对。
据其说,符为天地之真信,阴阳契合之机。其灵验不在形式,而在于其中有炁。它以炁而灵。这炁,又称灵光,又称精,又称神。它们皆是炁固有的特性,故可作气之别名。符的灵验全系于此。所谓诚,指专精不杂而言,既诚则精神贯注,符自然能灵。
所谓内炁,历代道门致之之途不一。就大略而言,宋以前灵宝、正一皆重守一,上清重存思万神。宋以后内丹学影响扩大,诸派或多或少皆吸收其说。神霄、清微以及从张继先之后的正一派,都行雷法。雷法实为内丹与符箓道法的结合。在符法理论上,他们都主张以内丹为符之本。所以认为:
“书符不识窍,却被鬼神笑;书符若知窍,惊得鬼神叫。今之行持者,不明道法之根源,妄于纸上作用,以为符窍。殊不知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名为神炁穴,内有坎离精。当于身中而求之,不可求之他也。人能知此一窍,则可与言道矣,岂徒法哉!
《太上心法序要》云:收为胎息用为窍,道法之中真要妙。此漏泄之言也,子其味之。”
所谓符窍。便是指内丹的元关一窍而言。它又称神炁穴,诸家具体解释不同。按通常理解,它应在下丹田,坎、离二卦,为精、炁别名。二者相凝,始成内丹,故符窍即丹窍。
书符的关键不在于纸墨,而在内丹有成,布之于简墨之上。这一说法,在社会上影响很大。
中国人传统常用气论解释世界上的事由。文天祥写过一首《正气歌》,开头即为“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这首诗以其堂堂正正,极具感染力,尤其是文天祥的人格极其伟大,增添了其诗的号召力。当然,文天祥的诗产生在南宋末,而气论则在中国人中流传了不知几千年。
在中国古人的心目中,气是派生一切的,正气产生了一切光明的正面的事物,而邪气,则是一切妖孽的总根。如果常存精气,那么便会有无比的力量,足以抵御邪恶。也正因为此,大多数人还是相信,如果精气存于符上,那么一定会产生常人无法想象的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