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道教没有像现在所说的“派”,道教成立之前的方仙道,黄老道学术性派别,被张道陵吸收为道教内容,后人把它称为教前派。张道陵创立的五斗米道也称作天师道。张角以《太平经》信仰创立了太平道。晋代由帛和创立的“俗神祷”信仰称为帛家道。以经箓传授的有茅山上清道、阁皂山灵宝道、陕西周至的楼观道等。直到南宋、金、元时期出现的净明道、太一道、真大道教、全真教等和与符箓派同时出现的金丹道(包括外丹与内丹派),皆不以“派”称。把某某系统称某某派,是元末明初盛行的。道教的各个修持方法为了追宗溯源找出自己的传授系统,遂有了“派”的名称和世代系统。
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授龙虎山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为“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箓”,从此天师道改称“正一教”。同时北方的全真道很盛行,但全真道重在内丹清修,与正一符箓修持有明显区别,遂成为在同一的道教信仰中的两个修持派别。凡偏重符箓修持的,如茅山上清,阁皂山灵宝,龙虎山天师道、西山净明道,皆称作“正一派”;凡偏重于内丹清修的包括张紫阳一系的皆称作“全真派”。
在这两大派系之中又各有其分枝小派,这些分枝小派是以其成道祖师为开派始祖,用五言或七言诗体作出一百字或几十字作为代系,如现存和使用的八十六个派名,就属于这一类。用字代传绪,使人可一目了然某某人是某派的第几代传人。除此之外,符箓派还有以“法箓”传授的分派,如上清派、灵宝派、清微派、神霄派、东华派、天心派、北帝派、净明派等等。
现在国内常见到的道教徒所属派系,属于全真的有:丘长春龙门派、郝太古华山派、刘长生随山派、谭长真南无派、王玉阳嵛山派、龙门岔枝孙玄静金山派,还有其它一些派的传人。属于正一的主要有茅山三茅真君的清微派和正一天师派。
龙门派的百字派系是:道德通玄静,真常守太清,一阳来复本,合教永圆明,至理宗诚信,崇高嗣法兴,世景荣惟懋,希微衍自守,未修正仁义,超升云会登,大妙中黄贵,圣体全用功,虚空乾坤秀,金木性相逢,山海龙虎交,莲开现宝新,行满丹书诏,月盈祥光生,万古续仙号,三界都是亲。
华山派的百字派系是:至(志)一无上道,崇教演全真,冲和德正本,仁义礼智信,嘉祥宗泰宇,万里复元亨,清静通玄化,体性悟诚明,养素守坚志,虚灵慧业生,希贤遵秘法,慎修保纯贞,敬谨规良善,默功毓秀英,勤能扶世运,积久大丹成,永建根基厚,仙瀛书盛名,圆满光华照,云天庆上升。
随山派的百字派系:思道明仁德,全真性复常,景高和礼义,嗣信守忠良,裕谦贤旅泰,宗友茂惟祥,盛益希诚朴,玄元世永昌,金木万古续,智慧保宁光,圣体通三界,广大演自清,志虚空教化,月盈妙中黄,用功悟仙号,丹书现荣阳,行满乾坤秀,圆融衍相逢,莲开龙虎诏,超升崇利享。
南无派的百字派系是:道本崇真理,玄微至妙仙,立在云霄上,功成必有名,大教明清静,宏演德惟良,悟元旋光性体,一志复圆融,冲寿通旅泰,了然衍注兴,中和宗正巧,智慧化全家,新友圣书诏,炼就宝金丹,裕谦常礼义,慈行满乾坤,龙虎广修理,模照永遐龄,山川千古秀,盛希守忠贤。
嵛山派的百字派系是:清静无为道,至诚有姓名,金石功知巧,通此加地仙,玄冲宗义德,茂演教宏元,中和真法永,智慧保神全,恭敬成希盛,璞福世康宁,莲开丹书鉴,广大复圆融,旅泰万古续,常义现荣阳,洁渊威锦量,行满卯惟祥,未修空妙瑞,阐言守忠良,虞悟容之回,朴极献崶馥。
龙门岔枝金山派百字派系是:玄至一无上,天元妙理生,体性浮空坐,自然是全真,常怀清静意,合目得金丹,道高扶社稷,留名万古传,宏扬开大化,正法度贤宗,温良恭俭让,宽仁慈善容,潜心存本位,密念守规中,勤修延寿命,内息润黄庭,安义黍珠成,凝照慧光灵,冲举云霄外,永与太虚同。
茅山清微派亦称三茅派,其字派系是:混靖希景,守汝玄志,宗道大天(夫),得(德)性自(同)尊,克崇祖德,光绍真(直)应,师宝友嗣,永仁(世)世(仁)昌,恭存依敬(以存恭敬),伦思继本(有自必承),丹贯以丞(能思继本),灏演精信(端拱一诚),念爱明(敏)持,载启先觉,云章揖业,珠进遥芝。
天师张真人正一派(包括台湾现用)其字派系是:守道明仁德,全真复太和,志诚宣玉典,忠正演金科,冲汉通玄(元)韫,高宏(弘)鼎大罗,三山扬妙法(愈兴振),四(福)海涌洪波。
正一派和全真派除信仰一致,修持有所偏重外,在仪规方面正一大多数不出家,不住庙,结婚,生活与俗人一样,群众称之谓“伙居道”。全真则必须出家,住庙,以庙为家,不结婚,吃素。在服饰上,正一一般穿俗装,在庙里则须着道装;全真则蓄发留须,着直领道装和白布高筒袜、布鞋。在斋醮科仪方面,正一派地域性特强,区别较大;全真派比较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