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作为中国的传统宗教,其拜师仪式却鲜为人知,今天就来浅谈一下道教的拜师仪轨。
拜师在道教中分为两种:一是拜度师,即皈依道门;二是拜学师,即跟随先生学习。这两者不可混淆,度师仅有一位,而学师可以有多位。

度师,是引领自己脱离凡俗苦海,踏入道门之师,通常被称为“本师”或“师父”。度师不仅引导自己皈依道门,还会根据道派字辈为自己取道名。修道之人的道名一旦确定,便不可更改,且不能随意解除师徒关系。
学师,则是传授道功、道法、道术或某种技艺之师,又被称为“先生”或“师傅”。
然而,许多信众在初次接触道教时,往往会急于拜师,实属让人感到无奈,道教拜师收徒乃是神圣且重要的传承,岂是三言两语就能决定之事?
祖师有言:“入我门者不穷,出我门者不富。”意为一旦踏入道门,若再退道,则不再受祖师庇佑。又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缔结师徒关系之前,务必深思熟虑。
道教拜师并非易事,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三洞众戒文》有云:“道经不师授,则行之不神。”足见道教之师的重要性。
自远古黄帝问道广成子以来,道教这种拜师学道的传统已延续五千余年。历史上许多道教神仙都是由师父授予道法:如祖天师张道陵由太上老君授以正一盟威之道,并赐诸品经箓、斩邪剑及玉印,从而创立了道教;吕洞宾则经过师父钟离权的“十试点化”,最终道有所成,飞升成仙。吕洞宾成仙后问钟离权:“师父计年一千一百岁有零,度得几人?”钟离权答:“只度得你一人。”法不轻授,道不轻传,道教传承之艰难可见一斑。
想要拜师,需先明确以下几点:
壹、为何拜师入道?
每个人入道的目标不同:有人热爱道家文化,有人寻求祖师庇佑,有人为了修行得道……无论何种原因,最重要的是先明确自己的目标,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同时,对道教知识也应有一定的了解。
拜师需慎重考虑,毕竟道教的师父如同再生父母,一般一生只拜一位师父。师父不仅要传授道法,还要教授做人的准则。师徒之间的行为、因果会互相影响,徒弟的业障师父要承担,师父的业障也会影响徒弟。师徒之间也是双向选择,徒弟寻良师,师父也在觅高徒。
贰、道教拜师注意事项
1、如何找师父?
皈依道教的师父必须是国家认可的道教教职人员,一般是当家道长或高修大德。这主要看与师父的缘分,多去道观做义工、参加活动,自然能结识一些道长。
2、谨慎辨别“名师”。
社会上所谓的“名师”众多,请务必擦亮眼睛。自己多积善行德,有机缘自然会相遇。师父也会考虑个人的人品、德行才会收徒,随便乱收徒弟的,不仅学不到真东西,还可能浪费钱财。
3、道家讲究正统传承法脉,千万不要学邪法。邪法只会让人心志变得更加狂妄或贪欲,最终下场不好。正统法脉需经师傅开坛上祈上界,并上表入道疏文,得到师父及祖师爷的承认。
叁、拜师程序
要想成为师门正式弟子,需经过师徒相处和师父一段时间的考察(跟师做事积累功德、消除业障、熏习经典等,奠定福德基础,以便日后修道无魔、道业精进)。这也是徒弟选择师父的双向了解过程。入门后,会有针对性的“功、课”以便因材施教。
符合条件者需举行隆重的拜师仪式。在拜师仪式上,要当众宣读《拜师帖》,表明拜师者愿意拜某人为师,并表达入门后学习弘扬本门的决心。同门师叔或师兄要当众宣读《门规师训》,对拜师者提出在遵纪守法、尊师重道、文德武风、刻苦练功等方面的要求。
拜师仪式择黄道吉日进行,具体流程如下:
一、备香表、贡品(水果、鲜花、酒水)、爆竹、烟花祭拜历代祖师。
二、集体拜祭祖师爷,师父拈香。
三、拜师弟子向师爷、师父行三拜九叩大礼,敬茶、呈《拜师贴》;师父回赠收徒帖,并赐道名。
四、师父开示师承、门规、戒律:讲解皈依三宝(道、经、师)的意义。讲授积功归根五戒(不杀、不荤酒、不口是心非、不盗、不淫)及其重要性。说明拜师入道并非出家,皈依入道人不受地域、工作、性别、民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限制。阐述拜师入道的意义,即安心立命、自我修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既可以修无为之心,亦可做有为之事。
在拜师仪式上,需有师父及两名以上见证人(引荐师、见证师)在场,方能进入师门,成为师父的入门弟子。入门弟子又名嫡系弟子,最先进入师门的入门弟子称为大师兄,亦称开山弟子;最后进入师门的入门弟子称为小师弟,亦称关门弟子。同时入门的年长者为师兄,年轻者为师弟。未经过上述程序,仅向师父学过拳技且功夫较好,得到师父承认的,也是师门弟子,但只能称作记名弟子,不能称为入门弟子。仅同师父学过道艺者,称为学员、学生或学徒。
此外,道教收徒有八规,欲拜师者需先知:
心不信,不信大道,好奇游戏,为徒虚名者不收。心不逆,忤孝背义,悖负亲长,叛辱家国者不收。心不正,只求神通,搬符弄咒,妄求神鬼者不收。心不纯,好求名利,蛊惑众生,以术恣欲者不收。心不善,不怜弱苦,害伤人物,行恶为非者不收。心不定,轻浮狂妄,不待传承,持窃道法者不收。心不坚,不耐苦行,学而不修,虚耗光阴者不收。心不固,学道不专,好参外道,三心二意者不收。
道法也有十不传,欲修道务必知:
不忠不孝之人、不仁不义者不传。执迷不误、言语轻狂、自以为是者不传。不尊师重道,诽谤道者不传。不敬师,不遵规守法者不传。心存邪念、贪财轻命、图谋不轨之人不传。见色心动,好淫乐娼者不传。无诚心诚信,与道无缘之人不传。不守秘密,揭人隐私或泄露天机及道法者不传。心怀私念,不懂舍得之道,想不劳而获之人不传。仇恨心重、怒火攻心、脾气反常者不传。
道教拜师仪轨庄严而神圣,望有志于修道者务必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