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字是新春佳节里人们最常见、常听、常说的词汇。《尚书·洪范》将“福”概括为“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随着时代发展,“五福”又演化成福、禄、寿、喜、财,蕴藉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正月十五元宵节也是道教中的上元节(天官圣诞),道教认为,这一天是天官降临、校定善恶并赐福人间的日子。道教信奉三官大帝(亦称“三元大帝”“三官帝君”),即上元一品天官赐福大帝、中元二品地官赦罪大帝、下元三品水官解厄大帝。三官信仰从汉代即有传承,其中又以天官信仰最为普遍。民间将天官视为“福神”,年画中的天官形象常为身着大红官服,龙袍玉带,面容慈祥,尽呈雍容华贵之象,人们在春节时将天官年画贴于门上,以祈祥瑞福臻。上元节是道教的重要节日,是时,道观会举行一些重要的祈福活动,人们也会随缘参加,以求天官赐福长寿。
“福”字蕴含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希冀,是人们的共同心理追求。
元夕良宵、万家团圆,花火续昼、星月藏春,“福”的含义在这一刻显得特别具象,福是家人闲坐下的灯火可亲,是砥砺拼搏后的从容笃定,是时光清浅处的岁月静好。从一人到一家,从一家到一国,真正的福祉,是道德修为的提升,是济世情怀的履践,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常乐长安,这也许正是人们到道观里祈“福”求“福”的殊胜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