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修派之界定
狭义的清修派一般指王重阳所创全真北宗,并以其中龙门派为代表。清修之说,可以从三个方面见其端倪。
自五代、北宋兴起的内丹之学派一般都重视炼气、调息、导引等炼形工夫,由修命至炼性,在修炼精气过程中,通过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等三步工夫,最终显现本性元神。
而王重阳所创全真北派则倡导以性导命炼心入手,把清静贯穿于内炼与外行之中,主张内心虚静,道果可自行而成。
尹志平在《北游录》对此作如下阐述:“故修行治心为重,既明损益,把世人一切所行事,心上都颠倒行过,则身中之气亦随之,百骸自理,性自止,息自调,命自圃,去仙道不远。”
“惟无为清净是为至极,无漏是验也。三年不漏则下丹结,六年则中丹结,其事己有不可具言者,九年上丹结,转入泥九,三官升降变化无穷,虽千百亿化身亦自此出。何以能致此?百必心地平常,以为本心平则神定,神定则精凝,精凝则气和,睟发于面,发于四肢,无非自然,盖初以心地平常为本故也。”
全真派的修持,内持以身之精、气、神为内炼根本,主张无为清修,也称自力派,从而区别于有为修命之法,以及正一派等借助它力修炼神通之法,如借助“符篆”、“外丹”等;与阴阳双修派相对。
阴阳法门强调“以人补人”,即以男为阳,女为阴,以女阴之阳补男阳之阴,通过神交、气交进而内炼自身。北派全真以自身中阴阳交镀为本,主张个体独修,故有清修之说。
二、广义的清修派
广义清修派,非仅指全真北宗而言。今人有以《老子》:“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窍”为根据,将丹功之源流划分为有为之法与无为之法两类,有为法由命入手,无为法由性入手,清修与双修法之分野依此便可说在先秦已有显示。
但把清修与双修各自奉为原则的分野则发生在晋代。当时各类行气、存思、导引、房中、禁咒之法盛行。魏华存夫人所传《黄庭经》却主张清静独修。盛行于隋唐的外丹服食之术,因恶果累累,终被打得七零八落,更加衬托出清静独修是修炼的根本之途。
宋元明清(中期)是内丹学充分发展、日趋成熟的时期;先后出现南派、北派、三丰派、东派、中派、伍柳派和西派,北派如前所述为清静独修之法。
南派自张伯端以下又有双修与清修之分,并各有传承,明陆潜虚所创东派,行动口诀全主同类双修,与南宗双修派相比,更为鲜明。
三丰派与西派也强调阴阳双修,中派与伍柳派则能中和南北之学,集各家之大成,形成层次井然的体系,严谨续密的内炼之法,标志着内丹清修广派的成熟。
从内丹学的历史背景上理解,广义的清修派应指以个体独修为本、不借助于任何外源的修炼法门。狭义的清修派仅指以性导命的内丹北派,并以其中邱祖所传龙门派为代表。
科学的进步总是以研究方法的革新为前提的,当我们以更新方法讨论未来的修炼走向时,内丹学中的局限要求我们必须摒弃许多传统的概念,“清修”、“双修”之说即是如此,不精确的内涵与外延,使我们无法藉以使传统修炼闪耀出现代的光辉,因此只有替换。
我们在本章中,尝试着将“清修派”改为“个体修炼派”,它与“交合修炼派”相对。虽仍不属科学规范语言,但毕竟是第一步。须强调的是,这一概念转换,是基于对清修派的广义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