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千金方·居处法》:原文+译文

2025-01-11 14 0

《千金要方》又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方》,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唐朝孙思邈所著。

【原文】

凡人居止之室,必须周密,勿令有细隙,致有风气得入。

小觉有风,勿强忍之久坐,必须急急避之。

久居不觉,使人中风。古来忽得偏风,四肢不随,或如角弓反张,或失音不语者,皆由忽此耳。身既中风,诸病总集,邪气得便,遭此致卒者,十中有九。是以大须周密,无得轻之,慎焉慎焉。所居之室,勿塞井及水渎,令人聋盲。

【译文】

人们居住的房屋一定要密封性好,不能留有细小的缝隙,以防外界的风能够进入室内。风邪是导致人体生病的重要外在因素之一。

如果稍微感觉到有风吹进来,千万不要勉强自己长时间坐在有风的地方,而是要赶紧避开。

长时间处于有风却没察觉的居住环境中,就容易使人患上中风。从古至今,那些突然患上偏风(即半身不遂),出现四肢不能随意活动、身体像弓一样反张、不能说话等症状的情况,都是因为忽视了风邪入侵这个原因导致的。一旦人体被风邪侵袭中风了,各种疾病就会随之而来,邪气就会趁机在体内肆虐,最终因此而突然死亡的人,十个里面就有九个。通过列举这些严重的病症和较高的致死率,突出了风邪对人体健康危害的严重性,进一步强调居住环境防风的重要性,告诫人们绝不能轻视这一点,要谨慎对待。

居住的房屋内,不要堵塞水井以及排水的沟渠等,会导致不好的后果,甚至让人出现耳聋、眼盲的情况。

【原文】

凡在家及外行,卒逢大飘风、暴雨震电,昏暗大雾,此皆是诸龙鬼神行动经过所致,宜入室闭户,烧香静坐,安心以避之,待过后乃出,不尔损人。或当时虽未苦,于后不佳矣。又阴雾中亦不可远行。

【译文】

当人们无论是待在家里还是外出途中,突然遭遇狂风、暴雨、雷电交加,或者天色昏暗、大雾弥漫这些极端或异常的天气状况时,他们认为这都是众多龙、鬼神等超自然存在出行活动所造成的。

面对这样的异常天气,适宜的做法是赶紧进入屋内,关好门窗,然后焚烧香料,安静地坐着,让自己内心保持平静以此来躲避危险。要等到这些异常天气过去之后再出门,不然的话就会对人造成伤害。即便当时可能感觉不到有什么痛苦难受的地方,但之后身体状况或者运势等方面可能就会变得不好。在阴沉有雾的天气里,也不要出远门。

【原文】

凡家中有经像,行来先拜之,然后拜尊长。每行至则峻坐焉。

【译文】

如果家中供奉着这类经像,那么当人们回到家或者进入放置经像的场所时,首先要对经像进行礼拜,表达自己的敬重与虔诚,之后再去拜见家中的长辈等尊长人物。当人们来到放置经像的地方后,坐下时也要保持这样端庄的姿态,不能随意懒散。

【原文】

凡居家不欲数沐浴。若沐浴,必须密室,不得大热,亦不得大冷,皆生百病。冬浴不必汗出霡霖,沐浴后,不得触风冷。

新沐发讫,勿当风,勿湿萦髻,勿湿头卧,使人头风眩闷,发秃面黑,齿痛耳聋,头生白屑。饥忌浴,饱忌沐。沐讫,须进少许食饮乃出。夜沐发,不食即卧,令人心虚,饶汗多梦。又夫妻不用同日沐浴,常以晦日浴,朔日沐,吉。

凡炊汤经宿,洗人体成癣,洗面无光,洗脚即疼痛作甑畦疮。热泔洗头,冷水濯之,作头风。饮水沐头,亦作头风。时行病新汗解,勿冷水洗浴,损心包不能复。

【译文】

在家居住时,不要过于频繁地洗澡。如果要洗澡的话,必须要在密闭的房间里进行,而且水温既不能太烫,也不能太凉,否则都会引发各种各样的疾病。冬季洗澡的时候,不需要洗到浑身大汗淋漓的程度,洗完之后,千万不能接触寒冷的风。冬季人体本身阳气内藏,大汗出易使阳气外泄,再加上接触冷风,寒邪极易趁虚而入,从而引发感冒、关节疼痛等多种病症。

刚洗完头发后,不要站在风口处,不要让头发湿漉漉地就束起来,也不要湿着头发就躺下睡觉,不然会让人患上头风病,出现头晕目眩、烦闷不适的症状,还可能导致脱发、面色发黑、牙齿疼痛、耳聋以及头上生出很多白色的头皮屑等问题。

饥饿的时候忌讳洗澡,吃饱了饭之后忌讳洗头。人在饥饿时身体气血相对不足,洗澡会消耗更多的气血,容易导致身体虚弱;而吃饱后,身体的气血集中在肠胃进行消化,此时洗头会使气血分散,影响消化功能,甚至引发肠胃不适等问题。

洗完头之后,需要吃一点食物、喝一点饮品再出门或者做别的事,这样有助于补充身体消耗的能量,维持气血的相对稳定。

晚上洗完头发后,如果不吃点东西就直接睡觉,会让人感觉心虚,容易出很多汗,并且多梦。

夫妻最好不要在同一天洗澡,通常在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晦日)洗澡,每月的初一(朔日)洗头,这样做被认为是吉祥的。

如果烧煮的水放置了一夜,再用来洗身体会让人患上癣病,用来洗脸会使脸失去光泽,用来洗脚就会导致脚部疼痛,还会长出甑畦疮(一种脚部的疮疡病症)。用温热的淘米水洗头后,接着用冷水冲洗,会引发头风病;用饮用水洗头,同样也会引发头风病。

在流行疾病刚刚通过出汗的方式缓解症状之后,不要用冷水洗澡,否则会损伤心包,而且这种损伤很难恢复。

【原文】

凡居家,常戒约内外长幼,有不快,即须早道,勿使隐忍以为无苦,过时不知,便为重病,遂成不救。

小有不好,即按摩挼捺,令百节通利,泄其邪气。

凡人无问有事无事,常须日别蹋脊背四肢一度。

头项苦,令熟蹋,即风气时行不能著人。此大要妙,不可具论。

【译文】

在家庭生活中,要时常告诫家里的所有人,无论是长辈、晚辈,还是内宅、外院的亲属,一旦身体感觉不舒服,就要尽早说出来。不能因为觉得当下好像没什么大碍,就选择隐忍不说,要是错过了最佳的知晓病情的时机,病情可能就会逐渐加重,发展成严重的病症,最终难以救治。

如果身体刚刚出现一点小毛病、不舒服的情况,就要马上通过按摩、揉搓等手法来进行调理,使身体的各个关节能够通畅灵活,将体内的邪气排泄出去。

不管平时是忙碌还是清闲,每个人每天都应该对脊背和四肢进行一次拍打。这种日常的拍打能够促进气血在身体这些部位的运行,起到疏通经络、活动关节等保健作用,有助于维持身体的良好状态。

如果感觉头部、颈部不舒服,那就更要仔细地进行拍打,这样的话,即使是流行的风邪之气盛行的时候,也不容易侵袭人体。这是非常重要且巧妙的保健方法,其好处多到难以详细论述。

【原文】

凡人居家及远行,随身常有熟艾一升,备急丸,避鬼丸,生肌药,甘湿药,疔肿药,水银大黄芒硝甘草干姜桂心蜀椒。不能更蓄余药,此等常不可缺少。及一两卷百一备急药方,并带避毒蛇蜂蝎毒药随身也。

【译文】

无论是在家生活还是外出远行,身上都应该随时携带一些必备的药物。熟艾在古代用途广泛,可用于艾灸,通过燃烧艾绒刺激穴位,起到温通经络、散寒祛湿、调理气血等作用,在身体出现一些寒证、气血不畅等情况时能应急调理,还可用于伤口的灸治等。备急丸通常是针对一些突发急症准备的丸药,比如可能是应对突然的腹痛、呕吐、泄泻等紧急病症,能快速缓解症状。避鬼丸从名称来看带有一定迷信色彩,可能古人认为其有抵御一些邪祟、瘴气之类的作用,不过或许实际功效是预防某些因环境等因素引发的不适情况。生肌药用于促进伤口愈合,帮助肌肤生长恢复,在受伤后防止伤口感染、加速痊愈方面很关键。甘湿药可能是针对一些湿性的病症,比如皮肤湿疹、疮疡等有祛湿解毒等疗效。疔肿药则专门用来治疗疔疮、肿毒这类皮肤外科病症。此外,水银、大黄、芒硝、甘草、干姜、桂心、蜀椒这些中药材各有其功效,大黄、芒硝有泻下通便、清热泻火等作用,甘草可调和诸药、补中益气等,干姜、桂心能温中散寒,蜀椒有温中止痛、杀虫止痒等功效,它们相互配合可应对多种不同的病症情况。

即便没办法储备更多其他的药物,上述这些药物也是绝对不能缺少的。

除了具体的药物,还要随身携带一两卷《百一备急药方》这类的医书,以便在遇到病症时可以查阅对应的治疗方法,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还要带上能够躲避毒蛇、蜂蝎叮咬中毒的药物,因为在居家周围环境或者远行途中,很可能会遭遇这些有毒的生物,携带相应解毒药物能在意外发生时及时自救,保障自身安全。

【原文】

凡人自觉十日以上康健,即须灸三数穴以泄风气。

每日必须调气补泻,按摩导引为佳。

勿以康健便为常然,常须安不忘危,预防诸病也。

灸法当须避人神人神禁忌法在第二十九卷中。

凡畜手力细累,春秋皆须与转泻药一度,则不中天行时气也。

【译文】

当人感觉自己身体连续十日以上都很健康时,就需要通过艾灸三几个穴位来排泄体内的风气。

日常养生中对气息的调节和身体的自我按摩、导引锻炼的重要性。调气补泻是根据人体气血的虚实情况进行调节,使气血平衡,如通过呼吸吐纳等方法来调节气息,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按摩导引则是通过各种按摩手法和肢体运动来活动关节、舒展筋骨、促进气血流通,如五禽戏、八段锦等都是古代著名的导引术。这说明古人不仅重视在身体健康时进行艾灸预防,还注重日常的养生保健,通过多种方法来维持身体的气血通畅和脏腑功能平衡。

人们不要因为当下身体健康就掉以轻心,认为健康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要时刻保持一种居安思危的意识,积极主动地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这种预防为主的养生思想在现代医学中也同样重要,很多疾病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通过积极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发病风险。

对于家中饲养的牲畜劳力,如牛、马等,在春秋季节都要给它们服用一次转泻药。古人认为春秋季节气候变化较大,是天行时气容易流行的时候,牲畜也容易感染疾病,而服用转泻药可以帮助牲畜清理体内的积滞,调节肠胃功能,增强其抵抗力,从而避免感染天行时气等流行性疾病。

相关文章

《钩锁连环经》:惟人最灵,以心契道
《易经》道生万物理念
修道必读《吕祖心经》原文译文
《太上老君枕中经》:原文+译文
《易传》杂卦传
《胎息经》:若欲长生,神气相注;勤而行之,是真道路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