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道教典籍 > 正文

《易经》:为什么善易者而不占?这里面到底有何奥秘?

2025-01-16 88 0

我们学习《易经》,要懂得一个道理:“善易者而不占”。因为《易经》是智慧之学、变易之学、辩证之学,它在指导我们如何生活上是非常有价值的。

“善易者而不占”是说善于易者都是不占卜的,而那些占卦者却不一定是真正的善易者。

为什么呢?因为《易经》的智慧就体现在其中,它不能直接告诉你怎么做,而是教你如何看、如何分析、如何做。

一、阴阳

《易经》里的阴阳是最基本的东西,它包含了天地万物的一切。

《易经》以阴阳代表万物,以乾坤代表天地。“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阴阳是对立的,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阳是动的、刚的、主动的,阴是静的、柔的、被动的。

阴阳对立着而存在,没有阴阳就没有对立的东西。比如男女、动静、上下等等,阴阳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

我们人体就是一个小宇宙,从出生开始到死亡都在不停地运转着。从外界来看是阴气重还是阳气重;从内来看是先天元气足还是后天元气足;从时间上来说是白天还是晚上;从空间上来说是生他养他的地方还是让他去生他养他的地方……

二、对立统一

《易经》有一个基本观点就是:世界是对立的统一,事物都是由对立的两个方面构成的,任何事物都同时具有正反两个方面。

比如,有阴必有阳,有前必有后,有生必有死。这就是对立双方的统一,也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中国人讲“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易经》六十四卦中的每一卦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个系统,通过六爻的变化表现出来。

比如:乾卦中的初九、九二、九三、九四和坤卦中的六五、上六、上九这六个爻都表示要守正不移,是阴阳和合才能成“和”;兑卦中的上六和下四也表示要坚守正道,阴阳和合才能成“和”;兑卦中的上九和下三也表示要坚守正道,阴阳和合才能成“和”。

三、事物的变化

《易经》告诉我们,事物总是在变化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也没有一成不变的道理,每一个事物都有变化的趋势和规律。

在《易经》中有一个卦叫“否”卦,这个卦讲了什么呢?它讲的是一个人做事时,在某些时刻,你所做的事情往往会遭到别人的反对和阻挠,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种情况呢?这个时候我们要学会放弃、学会妥协、学会变通。

否卦告诉我们不要太固执,凡事都要懂得变通,有时候适当地做一些调整,事情反而会更顺利。

比如说,一个人去参加聚会,结果聚会没有办法进行下去了。

那么我们就不要再强求了,因为大家都是不熟悉的人,不知道对方的人品和性格如何,因此就算勉强地去参加了聚会也会没有好结果的,所以不如给自己适当地放个假,然后重新寻找机会。

这种情况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如果一味地坚持自己的想法就会失败。

四、事物的发展

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这也是《易经》中非常重要的思想。它告诉我们,不要认为事情已经过去了就万事大吉了,一定要懂得“否极泰来”的道理,不断地反思自己、改进自己。

这就是古人说的“穷则变,变则通”,所以不要固守成规、墨守成规。

同时《易经》又告诉我们要懂得“否极泰来”。因为“否极泰来”并不是绝对的,它有一个“度”在里面,也就是说事物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之后,会出现一个转折。所以《易经》认为“物极必反”,所以任何事情都要懂得“物极必反”的道理。

当然事物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之后也会出现转折,但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易经》也告诉我们要懂得“与时俱进”、“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五、否定之否定

《易经》是“否定之否定”的哲学。这是指事物发展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从事物发展的正反两个方面去分析、认识,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正如我们常说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塞翁失马,焉知非祸”。

《易经》中有许多关于否定之否定的爻辞,比如:

“初九:潜龙勿用。

九: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这是说初九二爻要学会隐藏自己,不要显露自己的才能;九三爻要懂得顺天休命,顺应上天的命令;九四爻要学会收敛自己的才华,不要太过张扬;上六要学会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这是说任何事物都有其正反两个方面,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往往是某一方面或某一事件,所以我们在实际生活中一定要学会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运用“否极泰来”的辩证观点来解决问题。

六、知常达变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易经》的基本思想。

天道运行有其规律,不会因人的意志而改变。这个规律,就是天道与人道的统一。

人道就是规律,所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法就是要遵循天道规律;天法,就是要效法天道。我们学习《易经》,就要用这个原则来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工作。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圣人看到天下的动静,就知道天地自然的变化规律。所以《易经》里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易经》还告诉我们“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我们做事情要根据情况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策略、方法和目标,这叫“穷则变”;如果遇到困境,我们要在变通中求得发展、求得生存。

《易经》讲:“穷则变”是让我们知道怎样去变通;“变则通”是让我们知道怎样顺应变化、顺势而为;“通则久”是让我们懂得变通之后就一定会长久、安定下来。

七、否极泰来

“否极泰来”,《易经》中有一个卦象叫“泰”。卦的上下两个爻是一个否,一个泰。下面是否卦,上面是泰卦。

泰卦的卦辞是“亨”,亨就是亨通的意思。泰卦有两个爻,上爻和下爻,上爻叫“阳”,下爻叫“阴”。“阳”就是亨通的,“阴”就是不亨通的。所以泰卦也叫做“否极泰来”。

什么叫泰?泰就是顺利的意思。

这里的“泰”指的是亨通、顺利,所以泰卦有三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亨通顺利;第二个意思是亨通顺利以后就会变得更加顺利;第三个意思是亨通顺利以后会变得更加顺利。

否和泰都表示事物发展到极端状态,否极泰来就是指在极端情况下会出现新的转机,否极泰来反映了事物发展到极端时会出现新的转机。

相关文章

愿垂大慈力,超度此亡灵:《地府十王拔度仪》
随方守镇,扫除不祥:《太上洞渊说请雨龙王经》
《元始说功德法食往生经》受此法食者,生天登紫微
外相不入,内相不出:《元始天尊说生天得道真经》
夫欲修道,先能舍事:《洞玄灵宝定观经》
《庄子·齐物论》全文及译文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