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真形图》作为道教重要的灵图之一,其起源历史悠久,涵盖了丰富的文化与象征意义。根据历史文献的记载,这幅图有着深刻的宗教背景和多重用途。

《五岳真形图》的出处
《五岳真形图》起源颇早,有明确的记载。在《汉武帝内传》中,提到“西王母与上元夫人降汉武帝”,帝王对西王母所持的巾器中的一卷小书非常感兴趣,这本书正是《五岳真形图》。西王母告诉汉武帝,这图乃是“三天太上所出”,并强调这是道教至高神力的象征,不是凡人所能佩带的。尽管如此,汉武帝仍请求并得到了这幅图,并将其藏于柏梁台,作为宝物。
此外,东晋葛洪在《抱朴子·遐览》篇中提到,《五岳真形图》是道教中重要的神秘符号,古代仙官与尊秘的传授对象,只有具备仙名的修道者才能获得这幅图,作为护身符和传道的神物。

《五岳真形图》的作用
《五岳真形图》是道教灵图的一部分,具有强大的保命护身的神秘功能。东晋葛洪在《抱朴子》中的记载指出:“道书之重者,莫过於三皇文,五岳真形图也。”这幅图在当时的修道者中被视为至高无上的法宝,能够辟邪驱凶、护身保命。
具体来说,五岳真形图能:
避凶:它能够抵挡外界的兵刃、妖邪,避免敌人加害修道者。
避害:道士在山中修行时,佩戴五岳真形图可以避免猛兽、毒虫、山精等邪灵的攻击。
安宅镇煞:在家中供奉这幅图,有助于驱逐鬼怪邪灵,保家安宁,避免灾难与疾病。
旅行平安:佩戴或携带此图的修道者,在进行远行、夜行或过险地时,能获得保护,避免遭遇恶灵或自然灾害。
此外,五岳真形图还具备特定的“灵性”,被认为能够向佩戴者传递神灵的庇护,使修道者获得诸如延年益寿、福运增长的祝福。

五岳真形图的主要两种类型
《五岳真形图》存在不同的类型,最著名的有两种:
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这种图为正方形,没有文字注释,仅通过山川的形状与布局来传达五岳的象征意义。
洞元灵宝五岳真形图:这种图为长方形,图上标注了具体的地理信息,包括上山下山的路径、水源、灵药产地、仙人所在的洞府等,实际上可以看作是一幅古代的“导游地图”。这类图式的应用更加广泛,适用于修道者的日常修炼和旅行。
《五岳真形图》通过山川的形状与象征,表现出五大山岳的不同神力与功能:
东岳泰山:主掌生死、命运和百鬼,代表着天帝的权威,能够调控人间命运。
南岳衡山:主掌星象与水族,具有保护人类免受火光与灾难的能力。
中岳嵩山:象征财富、权力和荣耀,常被视为求财与贵人之源。
西岳华山:与武力、兵器、军事有关,具备消灾解难的神奇力量。
北岳恒山:主宰水域与河流,能够解除水灾并镇压毒蛇等恶性灾祸。

在道教中,五岳真形图不仅是护身符,它的神力还与修道者的“道法”修行密切相关。五岳真形图被认为是通过象征与形状的力量,连接天地神灵,提供神圣的保护。佩戴此图的修道者,会感受到来自五岳山川神灵的庇护与祝福,能够提高自身的修为与灵力。
在东晋时期的上清派道教中,五岳真形图被视为“灵真信物”,是传道、修炼和求神保佑的必要工具。道士通过与图中的山岳符号和灵气的结合,获得了强大的精神力量,能够抵御外界的负面能量和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