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道教典籍 > 正文

《摄生篇》:原文+译文

2025-01-24 62 0

【原文】

夫所谓养生者,先知爱身,则可以修身,知修身,则可以治心,能治心,则可以养生。

【译文】

所谓养生,首先要懂得爱惜自身,这样才可以修养自身;知晓修养自身,才能够调治内心;能够调治内心,才可以实现养生。

【原文】

摄养之道,在乎戒暴怒,节嗜欲,时起居,省思虑,调饮食,则自然血气平和,而百病不生矣。

故圣人治病先须治心。

【译文】

养生保养的方法,关键在于戒除暴怒的情绪,节制嗜好和欲望,按时起居作息,减少思虑,调节饮食,如此一来,自然能使血气平和,各种疾病也就不会产生了。

所以圣人治病首先必须调治内心。

【原文】

老子曰:心为神主,动静从心,心为根本,心为道宗,静则心君泰然,百脉宁谧。动则血气昏乱,百病相攻。

【译文】

老子讲过:心是精神的主宰,动静都依从于心,心是根本所在,也是大道的根源。内心平静时,心境就会安然自在,全身的脉络也安宁平和。内心躁动时,血气就会变得昏乱,各种疾病就会接连侵袭。

【原文】

故太白真人曰:欲治其疾,先治其心。必正其心,然后资于道,使病者尽去心中疑虑、思想一切妄念、一切不平、一切人我,悔悟平生所为过恶,便当放下身心,以我之天而合所事之天,久之遂凝于神,则自然心君泰宁,性地平和,知世间万事皆是空虚,终日营为皆是妄想;知我身皆是虚幻,祸福皆是无有,生死皆是一梦,慨然领悟,顿然解释,心地自然清净,疾病自然安全。能如是,药未到口,病已忌矣。此真人以道治心,疗病之大法也。

【译文】

因此太白真人说:想要治疗疾病,首先要调治内心。一定要端正自己的心态,然后借助于大道,让患病的人全部去除心中的疑虑,摒弃脑海里的一切妄念,消除所有的愤懑不平以及人我之见,追悔反省平生所做的过错和恶行,就应当放下身心的包袱,用自己的天性去契合所尊崇的自然大道,时间久了就能凝聚心神,那么自然心境就会安宁,性情也会平和,明白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空虚不实的,整天的忙碌经营都是不切实际的妄想;知晓自身都是虚幻不实的存在,祸福其实都不存在,生死就如同一场梦,一旦感慨领悟到这些,顿时就能释怀,内心自然就变得清净了,疾病自然也就痊愈了。能够做到这样的话,药还没入口,疾病就已经被遏制住了。这就是真人用大道来调治内心、治疗疾病的重要方法。

【原文】

黄鲁直曰:人生血气未定时,不如早服仲尼之戒,故其壮也,血气当刚而不刚,所以寒暑易浸耳。学道以身为本,不可不留意斯事也。

【译文】

黄鲁直讲过:人在血气还未稳定的时候,不如尽早遵循孔子的劝诫,所以到壮年时,血气本该刚强却不强刚,因此寒暑之气容易侵入身体。学习养生之道要以身体为根本,对于这件事不能不加以留意呀。

【原文】

韩魏公在相府,有李畋患疾,既瘳。请谒公曰:子于病曾得移心法否?

对曰:未也。公曰:人能于病中移其心,如对君父,畏之谨之,静久自愈。

【译文】

韩魏公(韩琦)在宰相府任职的时候,有个叫李畋的人患病了,病好之后,前去拜见韩魏公,韩魏公问他说:“你在生病期间,曾经掌握过移心的方法没有?”

李畋回答说:“没有呀。” 韩魏公说:“人如果能在生病的时候转移自己的心思,就如同面对君主、父亲一样,怀着敬畏、谨慎的态度,让内心安静下来,时间久了,病自然就会痊愈。”

【原文】

《洪范》曰:善养生者,以气而理形,以理而理气,理顺则气和,气和则形和,形和则天地万物无不和矣。不善养生者反是。理昏天气,气梏于形,耳目口鼻,徇而私欲,胜好恶,哀乐淫而天理亡。其能苟生者,禽兽而已矣。

【译文】

《洪范》中讲道:善于养生的人,会凭借元气来调理身体形态,依据事理来调和元气,事理顺畅了,元气就会调和,元气调和了,身体形态也就调和了,身体形态调和了,那么天地间万物就没有不和顺的了。不善于养生的人则恰恰相反。他们事理昏乱,使得天气(这里可理解为自然的元气等因素)受束缚,被身体形态所桎梏,耳目口鼻等感官一味地去追逐满足私欲,喜好、厌恶等情绪过度,哀乐之情放纵无度,从而使得天理消亡。那些仅仅能勉强维持生存的人,和禽兽也就没什么差别了。

【原文】

临川吴氏曰:仁者寿,天地生物之心曰仁。惟天地之寿最久。圣人之仁如天地,亦惟上古圣人之寿最久。人所禀受,有万不齐,岂能人人如圣人之仁哉?予尝执此观天下之人,凡气之温和者寿,质之慈良者寿,量之宽洪者寿,貌之重厚者寿,言之简默者寿。盖温和也,慈良也,宽洪也,重厚也,简默也,皆仁之一端。其寿之长,决非猛厉残忍、偏狭、轻薄、浅躁者之所能及也。

【译文】

临川吴氏说:仁人能够长寿,天地孕育万物的本心称作“仁”。只有天地的寿命最为长久。圣人的仁德如同天地一般,也只有上古时期圣人的寿命最为长久。人们所禀受的天性,有着万千的差异,怎么可能人人都具备圣人那样的仁德呢?我曾经秉持这样的观点去观察天下之人,大凡气质温和的人能够长寿,性情慈祥和善的人能够长寿,器量宽宏的人能够长寿,容貌端庄厚重的人能够长寿,言语简洁沉默的人能够长寿。大概温和、慈良、宽宏、厚重、简默这些特质,都是仁德的一种体现呀。这类人寿命长久,绝不是那些性情凶暴乖戾、残忍冷酷、心胸狭隘、为人轻薄、浮躁浅薄之人所能比得上的。

相关文章

《元始说功德法食往生经》受此法食者,生天登紫微
外相不入,内相不出:《元始天尊说生天得道真经》
夫欲修道,先能舍事:《洞玄灵宝定观经》
《庄子·齐物论》全文及译文
千古奇书《化书》:原文+译文
《阴符经》中盗机逆天的智慧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