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虚子道长

道家净明派万法宗坛高功法师,东华道教网创始人,擅长周易八字六壬预测、道教法事风水、各式民间法脉等,微信:88558285~

道教文化

为什么道教庙宇,被称为“宫”或”观”?

1、 熟悉道教文化的人可能对遍布在全国各地名山大川里的道教庙宇有所疑惑,比如北京有白云观,武当山有玉虚宫、静乐宫,长春观,八仙宫,楼观台等等,这些闻名遐迩的道教十方丛林为什么都会取…

南斗、南宫、南昌和南极:汉晋道教南天星神信仰

南斗 南斗即斗宿,系北方玄武七宿中的首宿,斗宿六星之排列形似北斗,故南北二斗多并举,《石氏星经》:“斗六星赤,状如北斗,在天市垣南,半在河中。”然斗宿何以称“南”斗?《考古质疑》卷…

道教神仙体系——六丁六甲

六丁六甲,与四值功曹、二十八宿、三十六天将、七十二地煞等,同为道教的护法神将,为六丁神和六甲神的合称,其神十二位,六位丁神为丁卯、丁巳、丁未、丁酉、丁亥、丁丑;六位甲神为甲子、甲戌…

增加福报的行为

1、孝行 百善孝为先,孝的意义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等。道家认为孝道应该是出于自然的一种行为,所以道家强调人要回归一种“孝道”的本性,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这是本应该做的事。 道教将自然…

损坏阴德的行为

1、杀生 杀生在一切行为中最折阴德。万事万物都有存在这天地间的权力,所以不能刻意杀害其他动物。 2、发脾气 发脾气叫做火烧功德林,一把怒火把一切福德烧尽。对普通人发一次脾气,毁灭一…

道教阴德与福报的关系

阴德与福报的关系 禄者,福也(《说文解字》),在古代汉语里面,禄与福是同义词,所以在现代汉语(包括古代典籍)里面,我们经常见到“福禄”,其实都是说的一个东西:福报。 唐人李荃在注释…

“道法自然”的道家生命观

1.道法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通常理解为人要效法大地,效法天,效法道,效法自然,实质却是效法自身。自然之道是自然而然,并非放任自流、听之任之。道法自…

“中和之道”的儒家生命观

 1.“天人合一”。儒家继承了殷周以来的“以德配天”、“敬德保民”思想,主张天人相感相通的天人合一观念。儒家认为天道寓于人道之中,天道人道是统一的。《中庸》讲:“天命之谓…

丹道源流:王重阳祖师,修炼时是如何静坐的?

壹 王重阳祖师(公元1113年~1170年)金代人,字知明,号重阳子,咸阳人。是全真道的创立者,传说于甘河镇遇异人,得修炼秘诀,于是弃妻离子,在终南山一带修道,后住山东昆嵛山,在文…

道教:先天、后天

宇宙物质两类不同的存在状态,先天者无形无质,在原子以下,属非常态物质,即现代科学谓之的微观粒子,无固液气三态变化;后天者有形有质,在原子以上,属常态物质,有固液气三态变化,先天又即…

道教:元神、识神

元神,又名真神、真意,为无思无虑之先天之神;识神,又名知觉之神,为有知有觉之后天之神。元神、识神都是人类以及一切有觉知能力动物所具有的道物,不能或缺。 李涵虚祖师《三件河车》曰:“…

犯太岁要注意哪些事不能做?

犯太岁并不是那么可怕的,也并非如一些书上说的那样危言耸听,只要适当注意,完全是可以避免的,甚至可以化凶为吉等等。 (一)犯太岁的人,在当年里面,一定不能参加白事。所谓白事,就是丧事…

《黄书》真旨与丹道

对于《黄书》历来褒贬不一,那么向来为世所诟病的“黄书”,究竟教授了什么?其真旨如何?是否为天师道师徒内秘密传授?目前,没有任何确切的资料显示在三师时期于教团内传授房中术。同时,在《…

四种与道教最有缘的人,其中有你吗?​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国根柢全在道教”,道教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土宗教,在华夏大地上已经存在了1900余年了。 道教秉承中华传统文化,沿袭了方仙道、黄老道等道家思想发展而来。道教与其它宗…

早期道教的道学思想及对道士的要求

“道”是“天下万事之本”,其无以名状。对于“道”的存在方式,《老子想尔注》中称“道在天下”,其认为“道”不在某特定之一处而是遍布于世间万物之中。《老子想尔注》以“道”之口吻,对奉道…

道教文物:明代经箓图卷

明,保安神李忠受三清三洞升仙、护神、保神经籙图卷(一),48.3×916.3cm,绢本设色,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惟侯(李忠)生为正气,殁为明神,功存社稷,祀享一方。化士李道清…

修行仍要心系人间,参悟大道须借假修真

作为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传承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深厚文化,所以在认识道教的时候,便不能只局限于其特有的宗教属性,而应该返归于道的普世意义的层面去理解。基于此,修道的意义也就变得更加…

道教为什么称为道教?

道教一词最早见于《墨子》。墨子在书中批评儒家的道教,标榜自己的道教。儒家的道教即先王之道的教化,墨家的道教即民众之道的教化。两汉之际,汉释佛典也将佛教称为道教,因为佛教被看作诸道之…

上香时,为什么要点三支香呢?

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里,哪吒生性顽劣,在东海九湾河玩耍时,先使用混天绫搅动海水,让东海龙宫摇晃不已,然后用乾坤圈将龙宫三太子敖丙灭掉,因此得罪了龙王,龙王上天庭告状,哪吒为了平息李…

知白守黑、和光同尘、修性炼命

“知白守黑”见于太上《道德经》第二十八章,是老子提出来的一种“知”与“守”的选择模式。简单地理解,就是知道什么是有利益的东西,但却不去盲目追求,宁愿安于平淡。这可以理解为一种为人、…

加载更多